为什么中国如此渴望拥有自己的“星链” 2021年4月,国家在雄安新区成立一级央企,星网集团设立,整合之前由航天系统牵头打造的“鸿雁”和“虹云”低轨星座,推出“...

来源:雪球App,作者: 捞起月亮的船长,(https://xueqiu.com/7738955660/300570373)
2021年4月,国家在雄安新区成立一级央企,星网集团设立,整合之前由航天系统牵头打造的“鸿雁”和“虹云”低轨星座,推出“GW”星座计划。2023年3月,由上海地方国资主导的上海垣信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正式上马“千帆星座”。2024年5月,市场化企业上海蓝箭鸿擎启动了“鸿鹄三号”星座计划。自此,三个超万颗卫星巨型星座计划在中国渐渐拉开序幕。
从纯体制内央企、到混合所有制的国企、再到纯市场化企业,很明显能够感受到我们国家在这个赛道上加紧建设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反观美国,马斯克在2015年提出了“星链”计划,于2019年成功将60颗卫星发射进入550公里的近地工作轨道,截至24年7月,星链计划发射总数已超过6718颗,星链未来计划将总共发射发射4.2万颗卫星在近地轨道上面。
“中国正面临一场时不我待的新世纪的太空竞赛”!
为什么我们需要去做?
很多质疑,“我们有完善的地面基站布局,为什么还需要天基网络覆盖。美国中部地广人稀,缺少地基布局,国情决定了天基网络更适合推广,我们去做天基互联网,没有商业价值。”
但如果从全球的经济战略角度去思考呢?
近年来,不管是“一带一路”还是“碳中和”,中国都在以战略维度引导全球经济往新格局方向去发展。一个国家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如果很顺畅地提供给其他国家,这个国家经济一般可以做到很稳定。如果这个资源、产品、和服务,是独一份的或者只是少数国家可以竞争的,那么这个国家一定是全球经济体的重要组成。
单从通信角度,卫星互联网是可以很顺畅跨越国境线,全时段为其他国家提供的服务。世界上很多国家没有完善的地面基站覆盖网络,另外有一些国家有覆盖但还停留在3G或者4G网络技术。他们的国力无法支撑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升级换代。实时的网络通信,可以直接带来生活便捷的提升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卫星互联网是这些国家最优的一个选项。想象一下,如果一个美国公司进入某个国家大规模建设基站、并成为通信公司,面临的社会压力该多大。但如果只是购买卫星互联网服务呢?感觉是不是一下就容易接受了。这些网络服务可以是C端的,也可以是B端和G端的。
目前,马斯克的“星链”已经向全球72个国家开通服务,累计用户超过260万人。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信任美国公司,就必须另一个阵营的带头大哥站出来,提供类似的服务。
此外,“星链”在一些特殊场景,比如军事上的作用。在俄乌冲突中,在俄罗斯摧毁中断了乌克兰地面通信服务的情况下,马斯克于2022年2月6日宣布星链开始布局乌克兰,很快为乌克兰部队提供了卫星互联网服务,实现对外联系。这些方面的用途,大家都能想象得到,我就不展开说了。
#商业航天# #卫星互联网#